
11月初,在哈尔科夫州东部的库彼扬斯克战区,一场被称为“现代装甲绞肉机”的战斗上演。乌克兰方面试图以一支高度机械化的精锐部队实施战术反突击,目标是打通通往奥斯基尔河东岸被围乌军据点的通道。然而,这次行动不仅未能达成突破,反而在俄军近卫第68摩托化步兵师的密集火力网下遭遇重创。乌军此次突击动用了至少两个营级战术群(BTG),其中包括约30辆主战坦克和超过50辆装甲运兵车。装备清单显示,这批部队混编了德制“豹2A6”、美制M1A2 SEPv3以及波兰提供的PT-91主战坦克,同时伴随有瑞典CV90、德国“黄鼠狼”步兵战车等北约制式装甲平台——这几乎代表了当前乌军所能调动的最先进地面突击力量。然而,这些高价值装备在库皮扬斯克外围不到5公里的推进纵深内,就遭到毁灭性打击。俄第68师依托预设阵地与机动反坦克小组,结合大量部署的“柳叶刀”-3巡飞弹、“海鹰”-10侦察无人机与“猎户座”察打一体无人机,构建起多层杀伤链。仅11月2日一天,俄军宣称摧毁乌军坦克14辆、步战车22辆、自行火炮3门,并击毙超过180名士兵。乌军装甲纵队在凌晨4点发起突袭,试图利用夜暗掩护穿越库皮扬斯克西南郊的铁路线。但其行踪在出发后不到30分钟即被俄军电子侦察系统锁定。俄方随即启动“火力召唤闭环”机制——由前沿观察哨通过加密数据链将坐标实时回传至后方炮兵与无人机控制站。随后,第68师所属的2S19“姆斯塔-S”自行榴弹炮群在15分钟内完成三轮覆盖射击,同时至少12架“柳叶刀”从不同方向发起俯冲攻击。值得注意的是,乌军此次行动中损失的“豹2A6”数量达到7辆,其中5辆因弹药殉爆彻底损毁。西方军事分析机构Oryx根据开源影像确认,至少有9辆北约援助装甲车残骸散落在不足2平方公里的冲击轴线上,表明乌军未能有效分散队形或实施电磁干扰掩护。随着战役的逐渐拉锯,俄罗斯军工产业开始展示了十足的韧性,大量的无人机被生产出来。而乌克兰还在焦急等待来自美国和欧洲的武器弹药,这种差距在战场上开始体现。

炒股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